一個三歲的孩子就算他們很少關心身邊的人,可能誰也不會覺得她行為異常,更不會覺得有必要指點他改正,但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導致一年級以后的行為問題。這個發現來自密歇根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以確定不同類型的兒童早期問題。
??學齡前兒童的早期行為問題往往隨著時間不斷改進。如果不通過小學表現出來,兒童會更容易成長為一個具有攻擊性和暴力的青少年或成年人。以前對這些不同類型的行為問題的研究都集中在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事實上我們更應該著重于學齡前兒童。
??1.早期行為問題的研究
??關于學齡前兒童的這種行為問題,研究人員已經做了相應的分析,麗貝卡·沃勒(UM心理學研究員)表明:他們現在正處于快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中,使得父母的管理行為在這個時候變得更加困難,這個階段是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行為準則的重要時刻。
??家長如果是攻擊性或暴力的代表者,往往會導致孩子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因此家長在這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的行為規范可以幫助防止孩子重要暴力和犯罪。
??該數據來自于對密歇根州240名兒童縱向研究,幼兒的危險行為問題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研究過程和結論
??該研究數據收集于家長,記錄孩子3歲的時候和6歲的時候,家長應根據記錄填寫子女的行為調查問卷,而孩子也應完成配合研究的六項任務。這項研究確定了三種類型的早期行為問題,在3歲時,對立的行為,多動癥的行為,以及冷酷而理性的行為。對于對立的行為,家長報告說:“他們的孩子常常生氣、沮喪并且難以調節自己的情緒。” 毫無疑問,孩子的父母將多動癥的行為加以重點關注。
??如果家長發現學齡前兒童有“冷酷而理性的行為”,這些孩子可能會有較少的同情心,并且幾乎不會感到內疚,他們的道德行為規范并不完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在這項工作中想達到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出學齡前兒童的行為問題,雖然這些不同類型的問題可能需要不同的干預措施,但如果不進行干涉,孩子的行為問題會一直伴隨他上學,直到成人。
??例如,孩子無情和冷靜的行為可能是最危險的,需要及時治療,家長要專注于孩子的情感引導,讓他們試著理解別人。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
0票
開心
0票
板磚
0票
感動
0票
有用
0票
疑問
0票
難過
0票
無聊
0票
震驚